项目经理视察大型机械设备运转情况
会展中心站地下连续墙钢筋笼吊装安全平稳,准确安装。
中国日报网郑州讯(记者魏俊浩见习记者王玺秀)郑州市民陈先生家住绿城广场,在会展中心附近上班。自从郑州地铁1号线开通后,地铁成为陈先生上下班的首选。坐地铁全程花费时间不超过40分钟,而地铁开通前,陈先生经常开车上班,遇上堵车一个半小时都到不了单位。
2013年12月28日,郑州地铁1号线正式开通。至此,郑州成为中部六省第二个拥有轨道交通、全国第十九个开通地铁的城市。
郑州地铁开通,中国铁建十六局功不可没。
其实,像陈先生这样乘坐地铁上下班的市民有很多,当人们享受着地铁的便利和快意时,昔日奋战于此的团队早已悄然退出人们的视线,远离市井喧嚣,转向下一个工地的建设。
如今,中国铁建十六局的队伍驻扎在郑州东区龙湖畔。驻扎面积不大,远离闹市区,低调的铁军正是在这里,为郑州地铁书写更为重要的一笔。
据中国铁建十六局集团郑州地铁项目党工委书记曾庆国介绍,7月30日,郑州地铁项目部转战郑州地铁1号线二期工程,工期持续到2017年4月30日。9月份,郑州地铁项目部将参加郑州地铁5号线的投标。
在郑州地铁1号线中,中国铁建十六局承建的工程包括两站三区间:黄河南路站、会展中心站,黄河南路站至农业东路站区间、会展中心站至黄河南路站区间和会展中心站至民航路站区间。
其中,黄河南路车站地处新旧城区的交汇点。该站工程创造了郑州地铁建设中的多项之最:首先,地下管线最多;其次,地质最为复杂,地质分层从上到下足有12层之多;第三,止水帷幕做得最深;第四,施工工艺最为复杂,下钻尤其困难。曾庆国介绍,始发井结构施工时正值麦收和高温,项目部管理人员和参建职工在高温天气坚持工作,战高温、斗酷暑,24小时倒班作业,通过引进先进设备,改进钻头结构,最终高质量完成任务。
会展中心作为河南对外的窗口,如今,会展中心地铁站也成为郑州市对外展示城市现代化发展的一个平台。而会展中心站以及得以完美的修缮,则得益于中国铁建十六局郑州地铁项目部对高质量的孜孜追求。
在中国铁建十六局郑州地铁项目部,从上至下,安全和质量意识贯穿项目始末,而今扎根郑州地铁市场,更得益于项目部完善的安全和质量管理系统。
项目部以完善的组织架构保证安全管理有序进行,不仅配备了专职安全总监、安全员,还要求工程质量部在管好施工质量的同时,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保证施工现场24小时有人监管。此外,安全员在每个工作日结束之后要把当日的安全监督检查情况如实记录,形成《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日记》,并及时汇报给项目经理。项目经理一一查看日记所列问题后对突出问题的解决进行跟踪监督直至落实。
郑州地铁四号线项目党工委书记曾庆国告诉记者,项目部对质量的把关体现在每一道工序的细节控制上,甚至小到一个钢筋保护帽。车站结构施工所用钢筋,大多数采用机械连接,钢筋接头需要事先车好丝,然后通过套筒拧在一起,由于加工好的钢筋可能不会立即投入使用,钢筋丝头裸露时间长发生锈蚀或搬运过程中产生损坏,致使钢筋接头强度不达标,在日后使用中便对结构质量和安全构成威胁,埋下极大的隐患,为防止此类现象发生,钢筋接头加工完成后,及时佩戴保护帽显得尤为重要。
曾庆国说,以正在建设的郑州地铁四号线龙湖岛站为例,一个车站需要使用5000吨左右的钢材,不同长度的钢筋加起来,约21万根。每一根钢筋的两头各套一个保护帽,5000多吨钢材得套上42万个保护帽。这个工作劳动强度并不大,但非常繁琐,极其考验建设者的耐心。凭着对工程质量负责的耐心,在这个项目部,施工中钢筋保护帽一个都不能少。
为确保工程质量,中国铁建十六局对失职员工严惩不贷。2013年,一名工作5年的质检员,在报检试验物件时数次不按规范进行,被发现后,现场待岗一个月,退回总公司进行重新教育。
正是因为对质量的严把关,中铁十六局郑州地铁项目部才先后获河南省、郑州市“安康杯”竞赛奖项,多次被授予“安全生产、示范单位”。